剖白倾诉画外音
人为啥考大学?为跳农门。我熟知的朋友,都说就为了挣脱繁重体力活,而决心考大学。我也就回荡在祖母的感叹里,常听、常新:
“哎,WO捞稻子、苦的呦、啥一样的!”她说的是除草、打农药等等。
“你想麽,毒辣辣儿的太阳,晒的汗水沤眼睛,弯腰都难直起腰,一身泥水点点,稻叶子尖尖刷人身子,沾着汗刺人脸上、身上蜇疼呦!……”
我也拔猪草,探黄鳝呀!这一切跟我的体会如出一辙。
我是从天天甩一身工作服的机油污点的、活像高速机器‘附属设备’的钣金工岗位,考上大学的。所以我一读《观刈麦》,就记得住那上、下面都滚烫的诗句——“足蒸暑土气,背灼炎天光。”
见到程林的诗,我也回味不尽:
“面朝泥水背朝阳,扯朵红云作羽裳。羞得春山嫌色少,却央大地染金黄。”
五年前、我就断定这诗绝不亚于古人!不过,他完全将插秧诗化了。
假如?若容忍我、一屁股兀坐在、插秧机的立场上呢?那我将为机器恳切代言:
“你让劳苦大众、弯腰弓背、成天沤泥水里?何谈肉身享受?谁陶醉日出朝霞?!”
正是在这意义上,我前面文章惊异、艳羡、推崇的,那葡萄硕果、农家院落画面,才深刻凸显了现代神韵、及思想内涵的端倪。
农家院啊,跟童年未了情倏忽对接,犹如庄生彩蝶幻梦栩栩然、落地成真。
那么,终南山何止千家万户?应该大量均产葡萄啦?这该是多么轻俏自然、天赐一般的坐在院儿里、放牧着阳光一般的任其生产呀?无穷个世世代代、无休止的沉重体能熬炼的、出大力流大汗的苦累活,岂非绕过、减免了吗?
酿米酒、米醋,乃崭新三农经济,又一番高附加值、美好新气象。
据我观察银川,超市糯米总有降价阶段,因此我年年都买10斤、20斤的糯米,三块钱一斤。有时还不到三块钱。
假设我也酿米酒、米醋?并且我也像我舅一样出名?那我的产品将达到10倍、10多倍的价格。
这样看来,传统农民的稻米生产力,较快提升十多倍增值收益的可能性,是存在的;同时,广大农民还很有可能从苦累繁重体力活中解放出来!即使圆满流通了这两项庭院生产力源泉,难道就耗尽了农民全部活力了吗?不至于。他还完全不妨潇洒兼顾其它营生哪!
何等便宜大好事。50年前怎么做不到?梦也梦不到,想更没地儿想。两千年都有葡萄,唐代葡萄更绚烂。乡下没有城市有,人境何曾缺葡萄?难在如何栽农村呀。你先得有知识、科学,有专业人士和机构。他们给你谋划、测试、论证,你才可能谈到葡萄梦,谈到生产力的腾飞梦!否则一切渺踪影!
其实,米酒、米醋古来常在,犹如传统、之散在民间,改革前,也普及于所有的农村。但是、高附加值的商品化产业化,在农村从来没有。为什么只有近三十年来,才发生这一切新变化?
因为40多年来,中国废止了斗为纲,窝里斗,咬人死,永革命……年年月月时时讲斗争,心心念念处处思仇人?那还有什么余地集中体能、智慧、向自然讨要生产力?再者说,文化人、大学者、科学家曾经廿年龟缩在鬼影附体的“资产阶级”定位之中呀;“越知识、越反动”大帽子漫天飞舞其压迫呀。
因此、我就是要忿笔直书,就是要虽说早已严重迟到、但幸而总算到来地、企望揭橥历史的真相啊……那就是、我一片精诚描绘的前两幅散文画面,实际上蕴含、并且掩埋着当今现代化的前夜时期,曾经有多么的、多么的可悲呀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