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观的苏东坡
诗人中最崇拜的莫过于苏东坡,崇拜他的才华、乐观、痴情、狂放与耿直。
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,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,书法名列北宋四大书法家之首,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,还留传下东坡肉、东坡肘子等诸多美食,以及纵贯西湖的“苏堤”。
如此才华盖世,如此全能大才,实在担得起“北宋最伟大的文学家”的称号。
然而生活并没有因为他的才华而对他温柔以待,在中国的文人中他是最坎坷的一个,他的一生因为高傲、固执的性格而屡次波折,早年丧母,青年丧妻,中年丧子,为官四十年,不是在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,竟然凄惨无比。
20岁时进京赶考,遇到了主考官欧阳修,阴差阳错中将本属于苏东坡的第一名给了曾巩。
29岁时妻子王弗去世,“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。千里孤坟,何处话凄凉?”一首《江城子》,句句缠绵,字字血泪,被后人评为“千古悼亡之首”。
44岁时因“乌台诗案”被捕入狱差点身亡,于漫天风雪中离开京城,踏上被贬往黄州的路途。
49岁时赴汝州任职,路费用尽,最小的儿子无钱治病而亡让他痛不欲生…...
纵然生活有一千种挫折,他也没有像屈原一样怀抱大石,更没有像陶渊明那样“小舟从此逝,江海度余生”,而是用一千零一种对抗挫折的方法,让一生更加精彩。
在苏东坡看来,人生固然可以不美好,但是心情不能不美好;人生固然可以愁云惨淡,但是也可以活出天高云淡。人来到世界上,不是来悲悲切切的,而是兴高采烈的。
他喜欢用豁达开朗的从容心态对待生活的困窘,用超然的内心表达出外物不足萦怀的人生哲理,把失意变成诗意,把一切不美好的东西,变成赏心悦目的样子,任何时间都给自己一点幽默感、一个微笑,将生活的细小琐事化为简单的快乐。
他总有方法将挫折揉碎,化成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的豁达,化作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的浪漫,化成“此心安处是吾乡”的淡然,化成“诗酒趁年华”的洒脱,化成“一张琴,一壶酒,一溪云”的逍遥,化成“也无风雨也无晴”的平静,还有“无处话凄凉”的思念,以及“火候足时他自美”的享受……
正如白落梅在《苏东坡传》里所写:“无论处何境,用哪种方式,他皆能从困苦中找到岁月的一盏清光。轻轻挥舞衣袖,即可化作庄子的鹏鸟,放下尘俗,飞到云天。”
也如他在《东栏梨花》里写道:“惆怅东栏一株雪,人生看得几清明。”当一个人看清了人生的真相,便无畏风雨和波折,接受生活,与自己和解,让自己活得更自在,更快乐。
平凡的我们,也许不会如苏东坡一般经历大起大落,却依然有各自的精神炼狱。是名利的束缚,是爱恨的情执,更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差距……
每一个也会遇到失意与彷徨,每一个也会面对离去与痛楚。
人与人成功与失败的区别往往在于面对困难时的态度。
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,若痴迷于名利,纠结于时运之无常,郁郁终日,一世之芳华岂不辜负。
人生,难免会遭遇风风雨雨,与其唉声叹气,指责抱怨,不如从容前行。
学习他的人生态度,可得超脱;学习他的生活态度,可得趣味;学习他的艺术态度,可得境界。
在最低的境遇,活出最高的境界
放下身段,去做一些手头的琐事,这样既能转移负面情绪,又能调整心态,慢慢适应环境。
这也是重新开始的第一步。